原文: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翻译:
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,
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。
在儿子临行前,她一针一线地缝得很密实,
唯恐儿子回来得太晚。
谁能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,
能报答得了春天阳光般深厚的母爱呢?
赏析:
这首诗开篇即描绘了母亲为儿子准备衣物的情景,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”,这简单的两句勾勒出了母爱的伟大。母亲手中的针线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准备,更是情感上的寄托。接下来,“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”进一步刻画了母亲的细致与担忧,她担心孩子在外会遇到困难,希望他平安归来。这两句通过对动作和心理的描写,将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最后两句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则是点睛之笔。这里用“寸草心”比喻子女微薄的心意,而“三春晖”则象征着母爱如春天的阳光般温暖而无私。诗人感叹,即使子女再努力回报父母,也难以完全报答母亲的恩情。这种感慨既是对母爱的赞美,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叹息。
整首诗语言质朴,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。它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伟大的母爱,使得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感。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,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——对母爱的深深敬仰与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