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再而衰三而竭的解释】“再而衰,三而竭”出自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中关于“曹刿论战”的一段记载。原文为: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旺盛,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,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。因此,作战时要把握好时机,在士气最盛的时候发起进攻,才能取得胜利。
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精力、力量或情绪在连续的消耗下逐渐减弱,最终达到极限。它不仅用于军事领域,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学习等方面,强调把握节奏和时机的重要性。
总结与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——“曹刿论战” |
原文 | 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 |
含义 | 第一次击鼓士气最旺,第二次士气减弱,第三次士气耗尽。 |
用法 | 形容力量、情绪或精力在连续使用后逐渐减弱。 |
应用领域 | 军事、生活、工作、学习等 |
现代意义 | 强调把握时机,避免过度消耗,合理分配资源和精力 |
通俗理解
“再而衰,三而竭”并不是说做事不能重复进行,而是提醒人们要注意节奏和效率。比如在工作中,如果一味地加班加点,不注意休息和调整,就会导致效率下降,甚至出现错误。同样,在运动或学习中,也要讲究劳逸结合,避免疲劳积累。
这个成语还告诉我们,做事情要有计划性,不要盲目地持续用力,否则很容易“力竭”,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。
小结
“再而衰,三而竭”不仅是古代战争中的经验总结,更是一种生活智慧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挑战时,要懂得控制节奏,保持体力和精力,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最佳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