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辞长作岭南人原文及翻译】“不辞长作岭南人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《荔枝叹》,是其表达对岭南风物喜爱之情的名句。该诗通过描写荔枝的美味与岭南的自然风光,抒发了作者对岭南生活的向往与留恋。
一、原文
> 不辞长作岭南人
二、诗句出处与背景
该句出自苏轼《荔枝叹》一诗中,全诗如下:
> 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橘杨梅次第新。
> 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
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至广东惠州期间,他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后,对岭南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,尤其是对荔枝的喜爱,让他发出“不辞长作岭南人”的感慨。
三、翻译与解释
原文 | 翻译 | 解释 |
罗浮山下四时春 | 罗浮山下四季如春 | 描绘岭南气候温暖,常年如春 |
卢橘杨梅次第新 | 卢橘和杨梅依次成熟 | 表示岭南水果种类丰富,应季而生 |
日啖荔枝三百颗 | 每天吃掉三百颗荔枝 | 形容对荔枝的喜爱程度极高 |
不辞长作岭南人 | 不介意长久地做岭南人 | 表达对岭南生活的留恋与热爱 |
四、总结
“不辞长作岭南人”不仅是对岭南自然环境的赞美,也反映了苏轼在贬谪生活中找到心灵慰藉的真实情感。这句诗简洁有力,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深情厚谊,也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语句。
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诗人对生活的感悟,也感受到了岭南地区的独特魅力。苏轼虽身处逆境,却能以豁达之心面对人生起伏,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