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指的是什么江】一、
“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”出自毛泽东的《沁园春·长沙》,是一句极具气势和象征意义的诗句。其中,“中流”指的是江河的中央,是水流最急、最湍急的地方;“击水”则是指在水中搏击、奋勇向前;“浪遏飞舟”则形容巨浪几乎能阻挡船只前行,象征着面对巨大困难时依然不惧挑战、勇往直前的精神。
这句话常被用来比喻在人生或事业的关键时刻,勇于担当、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。但问题在于,这首诗中的“中流击水”具体指的是哪条江?这是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。
根据历史背景和文学分析,这句诗所描述的江河,很可能是指湘江。湘江是湖南省的主要河流,也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地理环境。他曾在湘江边游泳、思考,并在此写下《沁园春·长沙》。因此,“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”很可能是对湘江的真实写照,也寄托了诗人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。
二、表格展示答案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出处 | 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 |
原文 | 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 |
含义解释 | 在江河中心搏击风浪,巨浪几乎能阻止船只前行,象征不畏艰难、勇往直前的精神 |
所指江河 | 湘江(湖南省主要河流) |
背景说明 |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求学,湘江是其生活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|
文化意义 | 体现革命者的豪情壮志与奋斗精神 |
三、结语
“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”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它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奋起,在挑战中前行。而其所指的湘江,则是这一精神的具体承载地,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起点与光辉历程。了解这一点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