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失信被执行人是什么意思】“失信被执行人”是一个法律术语,通常出现在法院的执行程序中。它指的是那些在法院判决后,有能力履行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。这类人会被列入“失信被执行人名单”,并受到一定的信用惩戒。
为了更清晰地了解“失信被执行人”的含义及其影响,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总结与整理:
一、基本概念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被法院判定为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 |
法律依据 |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、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》等 |
列入条件 | 未按期履行义务、转移财产、规避执行等行为 |
列入机构 | 人民法院 |
二、失信被执行人的影响
影响类别 | 具体表现 |
信用惩戒 | 限制高消费、限制乘坐飞机高铁、限制贷款等 |
社会曝光 | 通过媒体、网络平台公开其个人信息 |
司法处罚 | 可能面临罚款、拘留甚至刑事责任 |
企业影响 | 若为企业法人,将影响公司信誉及融资 |
三、如何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
1. 法院判决生效后,拒不履行义务
2. 故意转移财产或虚假申报财产
3. 违反法院执行措施,如拒不配合调查
4. 存在其他规避执行的行为
四、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的处理方式
处理方式 | 说明 |
自动履行 | 履行义务后可申请移出名单 |
协商解决 | 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 |
申请异议 | 如认为自身不符合条件,可提出异议 |
法律救济 | 通过法律途径申诉或复议 |
五、如何查询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
1.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(http://zxgk.court.gov.cn/)
2. 人民法院官网
3. 第三方信用平台(如天眼查、企查查等)
总结
“失信被执行人”是指在法律判决后,有能力履行义务却拒不履行的个人或单位。被列入该名单不仅会影响个人信用,还可能带来一系列法律后果。因此,遵守法院判决、按时履行义务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。如果已被列入,应积极履行义务或寻求合法途径解决,以尽快恢复信用和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