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遍插茱萸少一人全诗译文】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。这首诗是王维在重阳节时思念家乡亲人而作,表达了游子对亲人的深切怀念。原诗为:
> 独在异乡为异客,
> 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> 遥知兄弟登高处,
> 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一、诗歌背景总结
王维在长安(今西安)做官时,正值重阳节,他独自一人远离家乡,看到别人全家团聚,欢度佳节,心中更加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。于是写下这首诗,抒发了他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感慨。
二、全诗译文
原文 | 译文 |
独在异乡为异客 | 我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 |
每逢佳节倍思亲 | 每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|
遥知兄弟登高处 | 我知道兄弟们登上高处 |
遍插茱萸少一人 | 他们身上都插着茱萸,却少了我一个 |
三、诗歌赏析要点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王维(唐代著名诗人) |
创作时间 | 唐代 |
主题 | 思念亲人、游子情怀 |
情感基调 | 悲凉、深情、怀旧 |
艺术手法 | 借景抒情、对比、细节描写 |
名句 | 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 |
四、文化意义
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不仅是对重阳节习俗的描写,更象征着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家的牵挂。茱萸是一种驱邪避灾的植物,在古代重阳节有佩戴茱萸、登高祈福的习俗。诗中“少一人”,点明了作者无法与亲人共度佳节的遗憾,也引发了人们对亲情的共鸣。
五、结语
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是中国古代思乡诗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王维细腻的情感表达,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、亲情的价值观。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一句,至今仍被广泛引用,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句子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