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染指是什么意思】“染指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手指被染上颜色”,常用来比喻对不属于自己的事物或权力进行干涉、参与,甚至侵占。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,尤其是在描述一些不当行为时,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。
一、
“染指”最早出自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,原意是“用手指蘸取食物的汁液”,后来引申为“插手、干预”。现代汉语中,“染指”多用于形容某人擅自介入他人事务,尤其是涉及利益、权力或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情,带有负面评价。
该词常用于正式或半正式语境中,如新闻报道、评论文章、法律文本等,表达对某些行为的批评或警示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答案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染指 |
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 |
原意 | 手指被染上颜色(如食物汁液) |
引申义 | 插手、干预、侵占不属于自己的事物或权力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表示对他人事务的不当干涉 |
使用场景 | 新闻、评论、法律、职场、文学等正式或半正式场合 |
同义词 | 干预、插手、涉入、涉足 |
反义词 | 谨守、恪守、不干涉、远离 |
典型例句 | 他不该染指公司财务,这是越权行为。 |
注意事项 |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造成歧义 |
三、结语
“染指”虽是一个简短的成语,但其含义深刻,常用于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他人事务,尤其在涉及权力和利益时更应谨慎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词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