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赴汤蹈火什么意思】“赴汤蹈火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为了某种目的或信念,不怕艰险、不惧牺牲,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。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、日常表达中都有广泛应用。
一、词语解释
出处:
“赴汤蹈火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赴汤蹈火,死而不悔。”意思是即使面对沸腾的水和燃烧的火,也毫不犹豫地去面对,比喻不畏艰险、奋不顾身。
字面意思:
- 赴:前往、奔赴。
- 汤:滚烫的热水。
- 蹈:踩、踏。
- 火:火焰。
整体含义是:即使面临极热的水和熊熊烈火,也毫不犹豫地去跳进去,形容人勇敢无畏、不怕牺牲。
二、引申意义
在现代语境中,“赴汤蹈火”常用来形容:
- 为了理想、信仰或他人而甘愿承担巨大风险;
- 表现一种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;
- 常用于赞美英雄人物或革命者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文学作品 | “他为了救战友,赴汤蹈火,义无反顾。” |
日常口语 | “你为公司加班加点,真是赴汤蹈火啊!” |
新闻报道 | “消防员在火灾现场赴汤蹈火,英勇救人。” |
教育场合 | “我们要学习先烈赴汤蹈火的精神。”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义无反顾、奋不顾身、视死如归 |
反义词 | 畏首畏尾、胆小怕事、退缩不前 |
五、总结
“赴汤蹈火”是一个富有力量感的成语,不仅表达了对危险的无畏态度,更体现了一个人的勇气和决心。它既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行为,也可以用来赞扬群体的精神风貌。在不同的语境中,这个成语都能发挥出强烈的感染力和激励作用。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 情感色彩 |
赴汤蹈火 | 不怕艰险、勇于牺牲 | 《后汉书》 | 描述勇敢行为 | 正向、褒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