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】“不亦说乎”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篇,原文是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其中“不亦说乎”中的“说”通“悦”,意思是“高兴、愉快”。整句的意思是:“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?”
这句话常被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满意与喜悦,尤其在朋友相聚、学习进步或得到他人理解时使用。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和谐、快乐生活的追求。
“不亦说乎”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反问句式,用来表达一种肯定的态度,强调某种行为或状态是令人愉悦和值得肯定的。“说”通“悦”,意为“高兴”。此句常见于《论语》,用于表达对友情、修养、学问等方面的赞赏和满足。
表格对比说明:
词语 | 拼音 | 含义 | 通假字 | 出处 | 用法 |
不亦说乎 | bù yì yuè hū | 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? | “说”通“悦” | 《论语·学而》 | 反问句式,表达喜悦之情 |
说 | yuè | 高兴、愉悦 | 无 | - | 常见于古文,表示心理状态 |
乐 | lè | 快乐、欢乐 | 无 | - | 与“说”意义相近,但更广泛 |
有朋自远方来 |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| 有朋友从远方来 | - | 《论语·学而》 | 表达对友情的重视 |
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对比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“不亦说乎”的含义及其在古文中的使用方式。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富有文化底蕴,也体现了古人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