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语翻译 子曰: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:何谓也?】这段话出自《论语·里仁》篇,是孔子与其弟子曾子之间的一段对话。内容简短但意义深远,反映了儒家思想中“一以贯之”的核心理念。
一、原文与白话翻译
原文 | 白话翻译 |
子曰: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 | 孔子说:“曾参啊!我的道是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穿始终的。” |
曾子曰:唯。 | 曾子回答:“是的。” |
子出门,人问曰:何谓也? | 孔子走出门后,有人问曾子: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 |
二、
这段话的核心在于“一以贯之”,即孔子强调自己的思想体系有一个统一的根本原则,这个原则贯穿于他的全部教诲和行为之中。曾子对此表示认同,而门外的人则对这句话感到疑惑,询问其含义。
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:
1. 孔子的教育方式:他常常通过简短的话语传达深刻的道理,鼓励弟子深入思考。
2. 曾子的领悟力:虽然孔子只说了一句“吾道一以贯之”,曾子立刻理解并回应“唯”,显示出他对老师思想的高度认同。
3. “一以贯之”的哲学内涵:这不仅是孔子个人的思想核心,也成为后世儒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。它强调道德修养、行为规范与人生目标之间的统一性。
三、表格对比分析
人物 | 行为/言语 | 表现特点 | 意义 |
孔子 | 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” | 简洁有力 | 传达核心思想,体现智慧 |
曾子 | “唯” | 简短回应 | 显示对老师的完全理解 |
门外之人 | “何谓也?” | 表达疑问 | 反映普通人的困惑与求知欲 |
四、延伸思考
“一以贯之”不仅是孔子思想的精髓,也体现了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一贯逻辑。它意味着一个人的行为、思想、道德应当有统一的标准和方向,而不是杂乱无章。
在现代生活中,这一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无论是在个人成长、职业发展还是社会交往中,保持内在一致性和价值导向,都是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。
五、结语
这段看似简单的对话,蕴含着深厚的哲理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学问不在于多言,而在于理解背后的本质;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表面的复杂,而在于内心的贯通。正如孔子所言,“吾道一以贯之”,唯有心中有道,才能行有所依,思有所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