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郢人逝矣典故】“郢人逝矣”出自《庄子·徐无鬼》篇,是古代哲学中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典故。它讲述了匠人公输班(即鲁班)为楚国制造云梯时,其技艺高超,但最终因一位知音——郢地的一个人去世而感到惋惜。这个典故常被用来比喻技艺精湛之人失去了理解与欣赏他的人,表达了对知音难觅、才华不遇的感慨。
一、典故原文
> “夫匠者,手巧也;而所用之物,非徒手巧也。今有善射者,名曰羿,其技可及,而人莫能及。然天下之士,皆知其技,而不识其心。故曰:‘郢人逝矣,吾无以为质矣。’”
这段话的大意是说,虽然有像后羿这样技艺高超的人,但世人只看到他的技能,却不懂他的内心。因此,当郢地的那个人去世后,再也无人能成为他技艺的对手或知音,于是他也就失去了施展才能的对象。
二、典故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庄子·徐无鬼》 |
主旨 | 表达技艺高超者因失去知音而难以发挥才能 |
延伸意义 | 知音难觅、才华不遇、艺术与欣赏之间的关系 |
使用场景 | 文学、艺术评论、人生感慨等场合 |
相关人物 | 公输班、郢人、后羿(象征性人物) |
三、现代应用与启示
在现代社会,“郢人逝矣”这一典故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:
1. 人才与环境的关系:再优秀的个人也需要合适的平台和理解者才能充分发挥价值。
2. 艺术与欣赏的互动:艺术家的创作需要观众的理解与共鸣,否则便如“无的放矢”。
3.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:真正的朋友或知己往往比成就本身更为珍贵。
四、结语
“郢人逝矣”不仅是一个关于技艺与知音的故事,更是一种对人生、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卓越的同时,也要珍惜那些能够理解我们、支持我们的人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才华真正发光发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