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阿房宫赋教案】《阿房宫赋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,借古讽今,通过描写秦朝修建阿房宫的奢华与最终灭亡的结局,警示统治者要以史为鉴,施行仁政。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、艺术特色,并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。
一、教学目标
教学目标 | 具体内容 |
知识目标 | 1. 掌握文言实词、虚词和句式; 2. 理解文章结构与主旨; 3. 了解杜牧的写作背景及历史意义。 |
能力目标 | 1.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; 2. 培养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。 |
情感目标 | 1. 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; 2. 增强对历史教训的认识。 |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教学重点 | 教学难点 |
1. 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; 2. 把握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。 | 1. 文言词汇的理解与运用; 2. 如何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。 |
三、教学过程设计
教学环节 | 教学内容 | 教学方法 |
导入新课 | 通过展示阿房宫遗址图片,引出课文主题,激发学生兴趣。 | 情境导入法 |
初读感知 |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初步感知文章内容。 | 诵读法 |
文本分析 | 分段讲解课文,分析修辞手法(如比喻、排比、夸张等)和语言特色。 | 讲授法、讨论法 |
思想探讨 |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,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现实意义。 | 合作探究法 |
总结归纳 | 归纳文章结构、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。 | 归纳总结法 |
作业布置 | 写一篇短文,谈谈你对“以史为鉴”的理解。 | 实践作业法 |
四、板书设计
```
阿房宫赋
——杜牧
一、作者简介:杜牧,晚唐文学家,以咏史抒怀见长。
二、写作背景:借秦亡之鉴,讽喻当朝统治者。
三、文章结构:
1. 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壮观;
2. 揭示秦朝统治者的奢靡腐败;
3. 阐述秦亡原因,提出治国之道。
四、艺术特色:
1. 夸张手法;
2. 对仗工整;
3. 情感真挚。
五、中心思想:借古讽今,警示后人。
```
五、教学反思(教师参考)
在教学过程中,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深入到情感和思想层面,避免停留在表面理解。同时,可结合现代生活,增强学生的现实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。对于文言文基础较弱的学生,可适当补充注释和翻译,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文本。
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,旨在让学生在学习《阿房宫赋》的过程中,不仅掌握文言知识,更深刻体会作者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