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心安理得的意思是什么】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听到“心安理得”这个成语。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情后内心没有愧疚感,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合理、正当的。那么,“心安理得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它的出处和用法又有哪些呢?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解析。
一、词语解释
心安理得:意思是心里安定,道理上也说得过去。形容人做事合情合理,不感到内疚或不安。
- 心安:心理上感到踏实、安宁。
- 理得:从道理上讲得通、站得住脚。
二、来源与出处
“心安理得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虽不能尽善,然心安理得。”后来被广泛使用,成为汉语中常见的成语之一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心安理得、问心无愧、无愧于心 |
反义词 | 内疚不安、自责不已、惶恐不安 |
四、用法举例
1. 他虽然做了这件事,但事后想想,觉得心安理得。
2. 她为家庭付出很多,看到孩子健康成长,她觉得心安理得。
3. 虽然别人对他有误解,但他心安理得,坚持自己的选择。
五、总结
“心安理得”是一个表达内心平静、行为合理的成语。它强调的是人在做事情时,不仅行动上没有问题,心理上也感到踏实。在现实生活中,保持一颗“心安理得”的心态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挑战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心安理得 |
拼音 | xīn ān lǐ dé |
含义 | 心里安定,道理上也说得过去 |
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 |
近义词 | 问心无愧、无愧于心 |
反义词 | 内疚不安、惶恐不安 |
用法示例 | 他做的事虽然有争议,但他觉得心安理得。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心安理得”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它提醒我们在行事之前要思考是否符合道义,做到内心无愧,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