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放鹤亭记文言文翻译放鹤亭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】一、文章简介
《放鹤亭记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,收录于《东坡七集》中。文章通过描写徐州云龙山上的“放鹤亭”,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全文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具有浓厚的山水诗情与哲理意味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
原文 | 翻译 |
余尝寓居云龙山,见其山势雄伟,林木葱郁,遂筑亭于其巅,名曰“放鹤亭”。 | 我曾经住在云龙山,看到那里的山势雄伟,树木茂盛,于是就在山顶建了一座亭子,名叫“放鹤亭”。 |
亭前有池,池中有石,石上有鹤,形若飞举,故名“放鹤”。 | 亭前有一个池子,池中有石头,石上雕刻着鹤,形状像在飞翔,所以叫“放鹤亭”。 |
予尝登斯亭,望四方之山,皆拱而趋,若有所待。 | 我曾登上这座亭子,远望四方的山峦,都环绕着它,好像在等待什么。 |
予谓之曰:“尔何不飞去?吾与汝共游。” | 我对它说:“你为什么不飞走呢?我和你一起游玩吧。” |
鹤乃振翼而去,久而不返。 | 鹤便展开翅膀飞走了,很久都没有回来。 |
予怅然久之,因题其壁曰:“放鹤亭记。” | 我久久地感到惆怅,于是题写在墙壁上:“放鹤亭记。” |
三、
《放鹤亭记》虽篇幅短小,但意蕴深厚,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自由精神的追求。文章以“放鹤”为引,借物抒怀,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尘世纷扰、归隐山林的心境。
- 主题思想:通过对“放鹤亭”的描绘,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、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- 艺术特色:语言简练优美,意境空灵,富有诗意。
- 情感表达:通过“鹤”这一意象,寄托了作者对自由、超脱的向往。
四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文章名称 | 放鹤亭记 |
作者 | 苏轼(北宋) |
体裁 | 散文 |
主题 | 自然之美、隐逸情怀 |
意象 | 鹤、亭、山、水 |
艺术风格 | 简洁含蓄,意境深远 |
情感基调 | 悠然、惆怅、向往 |
写作背景 | 苏轼在徐州任职期间所作 |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放鹤亭记》的文化内涵或与苏轼其他作品的比较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