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秋声赋原文及翻译】《秋声赋》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,以秋夜之景为背景,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、时光易逝的感慨。文章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。
一、
《秋声赋》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,引出对人生、命运的思考。作者以“秋声”为线索,从听觉入手,写出了秋风的萧瑟、落叶的飘零,进而引发对生命短暂、世事变迁的感叹。全文情感深沉,语言凝练,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欧阳子方夜读书,闻有声自西南来者,曰:“噫!此何声也?汝出视之。” | 欧阳修正在夜里读书,听到从西南方向传来一种声音,说:“啊!这是什么声音?你出去看看吧。” |
其声太厉,其音甚哀,予乃披衣而起,烛见其形,如老翁者,颜色憔悴,行步跄跄。 | 那声音非常凄厉,音调十分悲哀,我于是披上衣服起来,点灯一看,原来是位老人,脸色憔悴,走路踉跄。 |
曰:“吾,天地之气也,非人之所能为也。吾之为声,非能动人心也,然其声足以动人。” | 老人说:“我是天地之间的气息,不是人力可以制造的。我的声音,并不能打动人心,但它的声音却足以感动人。” |
吾生也,虽无大功于世,然吾心未尝不忠;吾死也,虽无大名于后,然吾志未尝不正。 | 我活着的时候,虽然没有对世间做出大的贡献,但我内心从未不忠诚;我死去之后,虽然没有在后世留下大名,但我的志向从未不端正。 |
今夫秋也,万物归根,百物凋零,天高气清,地寒风冷。 | 如今的秋天,万物归根,百物凋零,天空高远,空气清冷,大地寒冷,风也变得凛冽。 |
夫秋之为状也:其色惨淡,其容清明,其气栗冽,其味萧杀,其声凄切,其意萧条。 | 秋天的样子是:颜色惨淡,容貌清朗,气息寒冷,味道萧索,声音凄凉,情意萧条。 |
是故圣人不喜,贤人不悲,君子守中,小人多怨。 | 因此,圣人不会高兴,贤人不会悲伤,君子保持中庸,小人则多有怨恨。 |
余闻之,感而泣下,遂作《秋声赋》以记之。 | 我听了之后,感动得流下了眼泪,于是写了这篇《秋声赋》来记录这件事。 |
三、结语
《秋声赋》不仅是一篇描写秋景的文章,更是一篇寄托人生感慨的哲理散文。它通过自然之“声”引发对人生、命运的思考,语言含蓄而富有感染力,体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。读罢此文,令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、人生无常,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