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】在城市供水系统中,二次供水是指将自来水从水厂输送至用户过程中,经过加压、储存等环节后再次供给用户的过程。由于二次供水涉及多个中间环节,因此其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居民的饮水安全。为保障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安全,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卫生规范,明确了二次供水设施在设计、建设、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。
以下是对《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》的总结与归纳,结合实际应用情况,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内容。
一、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主要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 
| 1. 设施选址与设计 | 二次供水设施应远离污染源,避免与化粪池、垃圾站等有害场所相邻;设计时应考虑防尘、防渗漏、防腐蚀等措施。 | 
| 2. 水箱或储水设备 | 水箱应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或其他符合卫生标准的材料制作;内部结构应便于清洗和消毒;应设置透气装置并安装防虫网。 | 
| 3. 水质检测要求 | 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,包括微生物指标(如总大肠菌群)、感官性状指标(如色度、浊度)以及毒理学指标(如余氯、重金属)。 | 
| 4. 清洗与消毒管理 | 水箱每半年至少清洗一次,消毒后需进行水质检测;清洗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,操作过程应符合卫生规范。 | 
| 5. 运行管理责任 | 二次供水设施应由专人负责管理,建立运行记录和维护档案;发现水质异常应及时处理并上报相关部门。 | 
| 6. 防止污染措施 | 应设置防止异物进入的过滤装置;严禁私接管道或擅自改动供水系统。 | 
| 7. 信息公示与公众监督 | 供水单位应向用户公开水质检测结果,接受社会监督;鼓励居民参与水质安全监督。 | 
二、水质基本要求简要概括
| 检测项目 | 限值或标准 | 检测频率 | 
| 总大肠菌群 | 不得检出 | 每月一次 | 
| 色度 | ≤15度 | 每月一次 | 
| 浊度 | ≤1NTU | 每月一次 | 
| pH值 | 6.5~8.5 | 每月一次 | 
| 余氯 | ≥0.05mg/L | 每日一次 | 
| 铁 | ≤0.3mg/L | 每季度一次 | 
| 锰 | ≤0.1mg/L | 每季度一次 | 
| 砷 | ≤0.01mg/L | 每年一次 | 
| 铅 | ≤0.01mg/L | 每年一次 | 
三、结语
二次供水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。通过严格执行《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》,可以有效提升水质安全保障水平。各相关单位应加强日常管理与监督,确保二次供水设施运行安全、稳定、卫生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饮水安全。
注:以上内容为根据现行规范整理的原创总结,适用于宣传、培训及管理参考用途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