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寒食帖》,全称《黄州寒食诗帖》,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在被贬至黄州时所作的一首诗,也是他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。这首诗不仅以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优美的文字著称,同时也因其独特的书法风格而备受推崇。
以下是《寒食帖》的原文:
自我来黄州,已过三寒食。
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
今年又苦雨,两月秋萧瑟。
卧闻海棠花,泥污燕支雪。
暗中偷负去,夜半真有力。
何殊病少年,子独愁空谷。
君门深九重,坟墓在万里。
也拟哭途穷,死灰吹不起。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
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!
解析:
首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身处逆境中的孤独与无助。"自我来黄州,已过三寒食"点明了时间背景,"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"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奈之情。接下来几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如苦雨、海棠等,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。
第二段则从个人遭遇转向更广阔的天地间思考人生意义。“君门深九重”象征着仕途坎坷,“坟墓在万里”则暗示了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感。最后几句以壮阔的自然景观收尾,给人以豁达超然之感,体现了苏轼虽处困境却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《寒食帖》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,更是书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。它融合了诗词与书法两种艺术形式,在内容上展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,在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