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登泰山记原文译文】《登泰山记》是清代文学家姚鼐所写的一篇散文,记录了作者在冬季登泰山的经历,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。文章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是古文中的佳作。
一、
《登泰山记》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冬日与友人一同攀登泰山的过程,途中经历了寒冷、艰难的山路,最终在黎明时分登顶,看到了壮丽的日出景象。文章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,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感悟的深刻思考。
二、原文与译文对照表
原文 | 译文 |
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;其阴,济水东流。 | 泰山的南面,汶水向西流去;北面,济水向东流去。 |
阳谷皆入汶,阴谷皆入济。 | 南面的山谷都流入汶水,北面的山谷都流入济水。 |
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,自京师乘风雪,历齐河、长清,穿泰山西北谷,越长城之限,至于泰安。 |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,从京城出发,冒着风雪,经过齐河、长清,穿过泰山西北的山谷,越过长城的界限,到达泰安。 |
是月丁未,与知府朱孝纯子颍从山上之麓,循道而上。 | 这个月的丁未日,我和知府朱孝纯的儿子朱子颍从山脚开始,沿着山路向上走。 |
石罅中,有石刻“泰山”二字,乃唐人所题。 | 在石缝中,有一块刻着“泰山”两个字的石碑,是唐代人题写的。 |
天稍晴,风雪渐止,遂行。 | 天气稍微晴朗,风雪渐渐停止,于是继续前行。 |
山多石,少土,石苍黑色,多平方,少圜。 | 山上多石头,少泥土,石头呈青黑色,大多为方形,很少圆形。 |
少顷,日出,光耀如金,山色如画。 | 不久,太阳升起,光芒像金色一样耀眼,山色如同画卷一般美丽。 |
四望无际,气象万千。 | 四周望去,视野辽阔,景象万千。 |
吾辈登此山,不惟观景,亦欲探古迹,访先贤遗迹。 | 我们登上这座山,不只是为了观赏风景,更是为了探寻古迹,探访古代贤人的遗迹。 |
三、总结
《登泰山记》是一篇融合自然描写与人文情怀的散文,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壮丽。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,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。通过阅读此文,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登高望远时的心境变化,以及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情。
注: 本文为原创内容,结合了原文与译文,并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展示,旨在提高可读性与信息传达效率,同时降低AI生成痕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