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期颐指人多少岁】“期颐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常用于形容人的年龄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用一些特定的词语来表示不同的年龄段,如“花甲”、“古稀”等。其中,“期颐”一词较为少见,但其含义却十分特殊,通常用来形容百岁老人。
“期颐”一词源自古代对长寿的赞美和祝愿,意为“期望长寿”,也含有“养老”的意思。古人认为,人活到一百岁是极为难得的,因此“期颐”成为一种对高龄者的尊称。
为了更清晰地了解“期颐”所指的年龄,以下是对相关词汇的总结:
| 词汇 | 年龄 | 含义说明 |
| 花甲 | 60岁 | 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,60年为一周期,故称60岁为“花甲”。 |
| 古稀 | 70岁 | 杜甫诗中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,故称70岁为“古稀”。 |
| 而立 | 30岁 | 《论语》中“三十而立”,表示成年、有所成就。 |
| 不惑 | 40岁 | “四十而不惑”,表示人到中年,思想成熟。 |
| 知天命 | 50岁 | 意为明白天命,接受人生规律。 |
| 耆老 | 60岁以上 | 泛指年长者,多用于尊称。 |
| 期颐 | 100岁 | 指百岁老人,寓意长寿、福气。 |
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,“期颐”专指100岁,是古代对长寿者的最高赞誉之一。虽然现代生活中“期颐”使用频率不高,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,仍能见到这一说法。
总的来说,“期颐”不仅是一个年龄的数字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承载着人们对长寿的向往与尊重。在现代社会,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,百岁老人已不再罕见,但“期颐”一词依然保留着它独特的文化意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