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荦荦大端什么意】“荦荦大端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对事物整体或主要部分的概括性描述。它源自古代文献,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历史背景。以下是对“荦荦大端”的详细解释与总结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
荦荦大端 | luò luò dà duān | 形容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关键内容 | 出自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其文直,其事核,不虚美,不隐恶,故谓之实录。……然其大端,皆在《春秋》。” | 多用于书面语中,表示对整体或核心内容的概括 |
二、词义详解
“荦荦”原意为明显、突出;“大端”则指主要部分或关键点。合起来,“荦荦大端”即表示对某一问题、事件或文章的总体把握,强调的是核心内容而非细节。
此词常用于学术、写作、评论等场合,用来指出某篇文章或论述的重点所在。例如:
- “这篇文章虽篇幅较长,但荦荦大端清晰,逻辑严密。”
- “他虽未详述细节,但荦荦大端已尽显。”
三、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
场景 | 应用举例 | 注意事项 |
学术写作 | 对论文结构进行总结时使用 | 避免过度使用,以免显得语言生硬 |
文章评论 | 概括作者意图或内容重点 | 需结合上下文理解,不宜单独使用 |
日常交流 | 较少使用,多见于正式场合 | 口语中较少出现,建议谨慎使用 |
四、常见误用与辨析
1. 与“大体”混淆
- “荦荦大端”更强调“主要部分”,而“大体”则偏向“大致情况”。
- 例句对比:
- 正确:“文章的荦荦大端是探讨人性本质。”
- 错误:“文章的大体是探讨人性本质。”
2. 与“要义”相近但不同
- “要义”更侧重“核心意义”,“荦荦大端”更侧重“主要内容”。
五、总结
“荦荦大端”是一个较为典雅的成语,适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,用来概括文章、事件或观点的主要内容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精炼性,也反映了对整体把握的能力。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因过于书面化而影响表达效果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古文出处,可参考《史记》《左传》等经典文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