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常识 >

推敲的典故原文

2025-11-24 19:51:57

问题描述:

推敲的典故原文,求快速帮忙,马上要交了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24 19:51:57

推敲的典故原文】“推敲”一词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著名故事,讲述了他在创作诗句时对字词反复斟酌、反复修改的过程。这个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,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中精益求精精神的象征。

一、典故原文

《唐才子传·贾岛》中记载:

> “岛初赴举京师,一日,于驴上得句云:‘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’又欲作‘推’字,吟哦未定,遂于驴上作推字,又欲作‘敲’字,自吟自谓,不能决。忽韩退之(即韩愈)出,遇之,岛具言其意。退之曰:‘作“敲”字佳矣。’遂定为‘敲’。”

这段文字描述了贾岛在构思诗句时,对“推”与“敲”两个动词的反复推敲,最终在韩愈的建议下选择了“敲”字,使得诗句更加生动、贴切。

二、总结与分析

项目 内容
典故出处 《唐才子传·贾岛》
故事背景 贾岛赴京应试途中,苦思诗句
关键诗句 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”
字词选择 “推” vs “敲”
最终决定 韩愈建议用“敲”字
典故含义 表达对文字的精雕细琢和严谨态度

三、延伸意义

“推敲”一词后来成为文学创作中精益求精、反复斟酌的代名词。它不仅仅是一个字词的选择问题,更是一种对语言艺术的追求。贾岛与韩愈之间的对话,也反映了古代文人之间互相切磋、共同进步的风气。

在现代写作中,“推敲”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提醒我们在表达思想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。

结语:

“推敲”的故事虽短,却蕴含深意。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片段,更是对每一位创作者的一种激励——唯有用心打磨,方能成就佳作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