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漏网之鱼是什么意思】“漏网之鱼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从渔网中逃脱的鱼”。它常用来比喻那些在追捕、审查或调查中侥幸逃脱的人,尤其是指那些本应被抓住或受到惩罚,却因为各种原因逃脱了的人。
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捕鱼活动,渔民在撒网捕鱼时,有时会有鱼从网眼间逃走。后来人们将这种现象引申为对逃避法律制裁、道德谴责或责任追究的人的形容。
“漏网之鱼”原意是捕鱼时未被捕获的鱼,后引申为逃脱惩罚或审查的人。它常用于描述那些本应受到惩处却因疏忽、漏洞或其他原因而逃脱的人。这一成语多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,强调的是“未能完全控制”或“存在漏洞”的情况。
表格:漏网之鱼含义及用法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漏网之鱼 |
字面意思 | 渔网中逃脱的鱼 |
引申意义 | 逃脱惩罚、审查或责任的人 |
使用场景 | 法律、政治、社会监督等领域 |
感情色彩 | 贬义(通常表示对逃脱者的不满) |
常见搭配 | “漏网之鱼仍未落网”、“他成了警方的漏网之鱼” |
近义词 | 侥幸逃脱、漏网者、脱逃者 |
反义词 | 落网之鱼、被擒者、受罚者 |
来源 | 捕鱼活动,后引申为比喻用法 |
使用频率 | 中等偏高,常见于新闻报道和评论中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漏网之鱼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人逃脱后果的隐喻表达。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,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