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完璧归赵的意思】“完璧归赵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做事谨慎、有原则,不轻易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最终将物品完整归还给原主。这个成语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,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奉命护送和氏璧前往秦国,面对秦王的欺诈,他机智应对,最终成功将和氏璧带回赵国的故事。
一、成语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完璧归赵 |
出处 |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|
字面意思 | 完整的玉璧归还给原主 |
引申意义 | 指保持诚信,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坚持原则,妥善处理事务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表扬他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本心、维护正义的行为 |
二、成语背景故事简述
战国时期,赵国拥有稀世珍宝“和氏璧”,秦王得知后假意以十五座城池为交换,意图骗取此宝。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,蔺相如深知秦王虚伪,便在谈判中巧妙周旋,最终在秦王面前揭露其欺诈行为,并趁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,保全了国家尊严与财物。
三、成语用法示例
1. 正面使用:
- 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原则,即使面对诱惑也从未动摇,真正做到了“完璧归赵”。
- 这位学生在捡到钱包后,第一时间联系失主,体现了“完璧归赵”的精神。
2. 反义对比:
- 有些人为了私利,不惜侵占他人财物,与“完璧归赵”精神背道而驰。
四、成语延伸理解
“完璧归赵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。它强调了以下几点:
- 诚信为本:不因利益而放弃道德底线;
- 智慧应对:在复杂局面中保持冷静,运用智慧化解危机;
- 责任担当:对所托之事尽职尽责,不推卸责任。
五、总结
“完璧归赵”不仅是古代外交智慧的象征,更是现代人做人做事的重要参考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,要坚守良知,尊重规则,做一个有责任感、有原则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