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设计概述
《圆明园的毁灭》是一篇记叙性散文,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最终被侵略者焚毁的历史。文章通过对比手法,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痛心和对侵略者的愤慨。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,感受其艺术价值,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,并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。
二、教学目标
| 教学目标 | 具体内容 |
| 知识与技能 | 1.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语句。 2. 理解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(如对比、描写等)。 |
| 过程与方法 | 1. 通过朗读、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。 2.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、归纳信息的能力。 |
|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| 1. 感受圆明园的艺术之美,增强民族自豪感。 2. 认识到历史教训,树立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意识。 |
三、教学重难点
| 教学重点 | 教学难点 |
| 1. 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之间的强烈对比。 2. 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。 | 1.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复杂情感。 2. 如何将历史事件与现实教育相结合,引发学生思考。 |
四、教学过程设计
| 教学环节 | 教学内容 | 教学方法 |
| 导入新课 | 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的建筑风貌,提问“你见过这样的园林吗?”引起学生兴趣。 | 直观导入法 |
| 初读感知 |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生字词,初步了解文章内容。 | 自主阅读法 |
| 精读品析 | 分段讲解课文,分析语言特色与情感表达,结合对比手法进行讲解。 | 合作探究法 |
| 拓展延伸 | 引导学生讨论“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”,联系现实案例。 | 讨论法 |
| 总结升华 | 回顾课文内容,强调圆明园的历史意义与警示作用。 | 归纳总结法 |
五、板书设计
```
圆明园的毁灭
一、昔日辉煌
- 建筑风格:中西合璧
- 文物珍藏:举世无双
二、惨遭毁灭
- 英法联军入侵
- 火烧圆明园
三、情感表达
- 悲痛与愤怒
- 历史反思
四、启示与责任
- 文化保护的重要性
- 爱国精神的传承
```
六、教学评价
- 课堂参与度:学生是否积极发言、讨论。
- 理解程度:能否准确说出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原因。
- 情感态度:是否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产生共鸣。
七、教学反思
在实际教学中,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,避免单一的情感灌输。同时,结合多媒体资源,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感染力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圆明园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。
八、教学资源推荐
- 《圆明园的历史与现状》纪录片
- 圆明园遗址照片集
- 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或文章
九、教学小结
《圆明园的毁灭》不仅是一篇讲述历史的文章,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。通过本课的学习,学生不仅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,更能从中汲取力量,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学习,以史为鉴,珍惜当下,努力创造未来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