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汉语中,“败絮其中”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外表看似美好,但内里却充满了破败和不堪。这句成语出自明代文学家刘基的《卖柑者言》,原文如下:
“杭有卖果者,善藏柑,涉寒暑不溃。出之烨然,玉质而金色。置于市,贾十倍,人争鬻之。”
这段文字描述了一位擅长保存柑橘的商人,他所售卖的柑橘外观光鲜亮丽,金灿灿的表皮让人误以为其内部同样完美无瑕。然而,当人们切开这些柑橘时,却发现里面已经腐烂成一团糟。于是,作者感慨道:“今夫佩虎符、坐皋比者,洸洸乎干城之具也,果能授孙吴之略耶?峨大冠、拖长绅者,昂昂乎庙堂之器也,果能建伊皋之业耶?”接下来便是那句广为人知的话: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。”
因此,“败絮其中”的上一句是“金玉其外”。这句话不仅揭示了事物表面与实质之间的矛盾关系,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提醒我们在评价事物或人的时候,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,而应该深入探究其本质。同时,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虚伪风气的一种批判态度。
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:无论做人还是做事,都应该注重内在修养和实际能力,而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美。只有做到内外兼修,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。此外,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,我们也应保持清醒头脑,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,这样才能避免被假象所迷惑。